
芮城的广仁王庙很多人可能闻所未闻,但其在文物界和建筑界可谓声名赫赫。广仁王庙的正殿是一座典型的唐代建筑,我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建筑仅有四座,其不仅是河东一带唐代建筑的孤例,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。
广仁王庙位于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古魏镇中龙泉村,与著名的永乐宫咫尺相望,北依条山,南临黄河,风景秀美,历史文化积淀深厚,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11月16日,记者一行走进这座隐藏在乡村中的庙宇,目睹这一唐代瑰宝的风采。
一座古建室外博物馆
初冬的太阳,暖暖地照着大地。采访当日,恰逢芮城县蒲剧线腔艺术研究所送戏下乡公益演出,戏台就搭在广仁王庙前。非遗、文物美美与共,那种烟火气、文化味交织在一起,可谓妙不可言。
穿过看戏的人群,搭建的戏台后是一面土崖,下凿有三眼窑洞。据芮城县文保中心副主任、广仁王庙文物保护所所长刘博介绍,这窑洞之前就有。2013年,芮城县对广仁王庙主体建筑落架大修,2015年进行环境整治,2016年又与万科集团合作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,对窑洞整修加固。
拾级而上,从东南角的大门进入,如同闯入一座空降的当代艺术馆空间。
首先到的是“序庭”,即意味着广仁王庙的游览从这里正式开始。整个序庭有两处值得细观的地方,第一是迎面墙壁上的一条黑色时间轴,罗列了中国从唐至清19座比较有代表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剪影。按时间顺序看,广仁王庙位置明显,排在第二。第二是脚下的广仁王庙足尺剖面图。
“一比一还原广仁王庙大殿的纵剖面。”刘博说,“建造整个序庭面板的材料被称为混凝仿生土挂板墙,原料为废弃建筑垃圾,轻便环保,易做造型。”其设计和芮城西侯度遗址设计出自同一公司。
当时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整治提升,修建了一系列有层次的独立空间,加入了一些展览陈列的内容,让游客能够更好地欣赏古建筑,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建筑文化。
可以说,广仁王庙是一座古建“室外博物馆”,而且目前免费对外开放。
一殿唐代典型木建筑
穿过序庭,便可一观广仁王庙的全貌。广仁王庙由正殿、戏楼、厢房组成,四周有围墙,东南角辟有小门。厢房已在战火中损毁,现庙内仅余正殿、戏楼。
“广仁王庙的正殿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文物普查。”文保员冯利平说。
正殿为唐大和五年(831)建造,坐北向南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四架椽,平面呈长方形,单檐歇山顶。整个建筑古朴雄浑、大气唯美,虽历千年风雨,仍不失唐代风貌。斗拱硕大、叉手长壮、翼角起翘,出檐较短,屋顶平缓,板直棂窗……造型端丽、结构简洁,展现了唐代建筑的恢弘大气、庄重大方,与元代的粗犷、宋代的美观、明清的精致等风格截然不同。
走进正殿,殿内无柱,梁架全部露明。梁记板上题有清乾隆十年、清光绪三十二年与1958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的墨书落款。殿内正中供奉龙王塑像,两侧配有风雨雷电四神像。
广仁王庙在当地也被称为“五龙庙”。相传,龙泉村村北早年间有龙泉涌出,灌溉了一方良田,所以村人于其上建龙王庙祭祀。史上有载,我国祭祀龙王习俗是从唐代开始的,此庙就是最早的遗存实证。北宋徽宗时对龙王有了具体封号,诏封天下五龙:青龙封广仁王,赤龙封嘉泽王,黄龙封孚应王,白龙封义济王,黑龙封录泽王。青龙居于首,统御诸龙,所以龙王庙被称为广仁王庙。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